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研究 > 详细资料
关于建设福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信息来源:项目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3 11:27:11 【字体大小: 】 『 返回

编者按

福建省科协经商中国工程院,启动开展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福建研究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双碳目标下福建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战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李晓红、钟志华、谢克昌、杜祥琬等4位院士担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担任项目负责人,叶奇蓁、郭剑波、舒印彪、汤广福、王成山、饶宏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参与研究。近日,刘吉臻院士、饶宏院士代表研究项目组提出了《关于建设福建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议》,为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言助力。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福建省既是经济发达省份,又是碳排放总量、强度双低省份,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先省份,把福建省建成绿色低碳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和扎实基础。

一、重要性分析

福建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举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中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福建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8%的人口、2.4%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2.5%的碳排放总量,创造了全国约4.3%的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碳汇能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基础条件分析

一是能源消费强度较低,具有碳排放总量、强度双低特征。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万亿元,居全国第七位;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4亿吨标煤,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约0.32吨标煤/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2020年福建省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2.56亿吨,仅占全国总量的2.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约0.58吨二氧化碳/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

二是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较高,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一半。2020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48.3%、石油23.6%、天然气4.7%、非化石 23.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达6487万千瓦、用电量2483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装机(扣除煤电)占55.9%、发电量占47.6%。其中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占比20.5%;核电装机占比15.2%;风电光伏装机占比10.6%。 

三是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优越,可支撑实现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福建省具有风能、水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的资源禀赋条件。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建设条件优越。受季风和台湾海峡“狭管效应”的共同影响,福建省海峡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近海海洋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2亿千瓦,远海理论蕴藏量约3.3亿千瓦。全省抽水蓄能资源相当丰富,初步查明的可开发装机容量超过5700万千瓦。全省核电厂址已开发4处,另还有列入中长期规划保护论证的厂址多处。 

四是碳汇能力较强 , 具备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先决条件。碳汇是国际公认的经济可行、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林业碳汇和海洋碳汇。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福建森林面积呈稳步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底,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6.80%,连续42年保持全国首位,森林蓄积量7.29亿立方米 , 居全国第七位,据测算,福建省林业年均碳汇能力约为3000万吨。此外,福建省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 具有一定的海洋碳汇能力。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争当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福建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率先实现国内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统筹控煤节奏和电力供应安全,发挥煤电托底保供作用,加快煤电向调节性电源转变;合理控制新增核电核准和建设节奏,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电储能设施规模化利用,构建多能源品类协同发展、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统筹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集中式与分布式新能源科学规划与有序建设。

(二)坚持示范引领,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需求,统筹加强科技支撑顶层设计,系统开展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等研究,统筹加快技术标准布局和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强化创新引领,立足福建资源禀赋和电源结构特点,重点打造清洁供能、高效用能、能源互联网生态、运行控制技术应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五个示范”,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科技创新高地。利用“十四五”窗口期,聚焦新能源全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卡脖子”问题,依托中国工程院福建研究院,联合国内外能源电力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提高装备国产化率,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加快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海上风电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相关测试平台建设,组织完善新能源产业标准规范;在科研体制方面,探索面向国家需求的新型创新合作机制、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

(四)坚持节能优先战略,打造国家资源节约型示范省。全面落实节能优先的政策,通过价格、市场机制等全面重塑能源消费生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约用能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浓厚氛围。以节能为抓手抑制不合理消费,控制“双高”项目的规模和产能。大力推进电力需求侧数字化信息化改造,加快工商业电力用户智能响应控制设备一体化建设,实现需求侧控制管理及虚拟电厂的技术突破与工程化有序推广,提升有序用电与需求侧响应支撑能力。 

(五)坚持先行先试应通尽通,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试验田。全面领会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岸要应通尽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的指示精神,围绕“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在新时代新形势面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当前福建正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加强数字福建、海上福建和生态省建设。福建可规模化开发深远海上风电资源逾5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闽南、北外海区域,与两岸的距离相当。可以此为依托融合发展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促进两岸电力设施互通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低碳发展的需求。